【貓大爺看電影】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Dunkirk:40萬大兵在絕望中看見希望 3159

貓大爺看電影

 

※ 片名:Dunkirk

※ 上映:2017/7/20

※ 類型:戰爭片

※ 片長:107

※ 出品:華納兄弟

※ 導演:克里斯多福諾蘭《蝙蝠俠:黑暗騎士三部曲》、《星際效應》

 在絕望中求生的黑暗時刻,更能顯現人性光輝的珍貴。 

2017年爛片如雲的時機,《敦克爾克》是可以撫慰人心的好片! 

【歷史背景】

「敦克爾克大撤退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著名戰役。 

193991日納粹德國和蘇聯合作瓜分波蘭,英法就對德國宣戰,開啟了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(但沒有人譴責蘇聯,這就是國際現實),但直到1940510日,德法間的西線戰場才爆發戰鬥。 

在戰爭前的準備階段,英國深知和法國唇亡齒寒,因此派遣「英國遠征軍」(BEF9個師)到歐洲大陸和法軍一同作戰。法國於一次大戰後在德法邊境修建了巨大的「馬其諾防線」要塞,德軍不可能冒險從這邊強攻,因此英法聯軍認為德國仍會像一次大戰時一樣,依照「希里芬計劃」從比利時、荷蘭這邊進攻,英國遠征軍即在此做好迎擊準備。 

沒想到德軍臨時改變作戰計劃,進攻比利時變成誘餌,主力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森林(比利時、盧森堡和法國交界)長驅直入英法聯軍後方,520日切斷其補給線,準備圍殲被包圍的40萬英法部隊,英法士兵只能在絕望中從敦克爾克渡過將近42公里的英吉利海峽撤退至英國本土。 

當德軍最近的戰車距離僅16公里時,德國元首希特勒卻在524日下令德國陸軍停止前進,原因到現在仍是歷史之謎。一說是德軍害怕前進太快需要整補;另一種說法是希特勒有意與英國談判,加上空軍元帥戈林吹牛想要搶功勞,說交給空軍就夠了。無論如何,德軍改成由空軍負責消滅包圍圈中的聯軍,給了聯軍喘息時間。 

(男主角塊陶啊!)

526日英國發動了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,動員英國、法國、比利時和荷蘭933艘大小船隻,包括漁船、客輪、遊艇,設法將部隊撤離歐洲大陸。 

在英法之間的英吉利海峽上空,英國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激烈空戰,海面上也搶時間儘量救人,盟軍放棄所有戰車大砲等重裝備搶著上船。德軍地面部隊自28日起恢復攻勢,情勢更加危急。 

撤退行動至64日結束,歷時9天,共有338,226人從敦克爾克撤回英國,其中英軍215,000人、法軍95,000人、比利時軍約33,000人。原本估計大約只能撤出3到4萬人,這次行動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,盟軍成功挽救大量人力,成為四年後反攻歐洲的根本。 

在敦克爾克的海灘上,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,200門大炮、750門高射炮、500門反戰車炮、63,000輛汽車、75,000輛摩托車、700輛戰車、21,000挺機槍以及500,000噸軍需物資。英法聯軍有40,000餘人被俘,還有28,000餘人死傷。在撤退過程中出動的各型船隻,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。英國空軍在掩護撤退過程中總共出動2,739架次,損失飛機106架,英軍戰鬥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。 

當敦克爾克撤退結束後,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下議院發表演講:「我們必須極其小心,不要把這次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,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。……德國人拚命想擊沉海面上數千艘滿載戰士的船隻,但他們被擊退了,他們遭到了挫敗,我們撤出了遠征軍!……

 

(什麼勝利失敗都不重要,小兵心中只想活下去!)

【電影拍攝背景】

這部電影的導演是《蝙蝠俠:黑暗騎士三部曲》、《星際效應》的克里斯多福諾蘭,他過去的成功是這部《敦克爾克》最大的賣點。 

這部片並沒有找大明星主演而是發掘新演員:由19歲的新人菲昂懷特海德為主角。攝影師以IMAX70毫米和65毫米的大格式電影膠片來拍攝,呈現的質感很不錯。諾蘭也找來老搭擋、當今最紅的配樂大師漢斯季默(Hans Zimmer為本片配樂。


(中間的諾蘭導演與IMAX攝影機)

這部片是以二戰著名故事為背景拍的小格局電影,是講小兵想活下去的故事,並不是要拍史詩大片,不要誤會了。

電影敘事分為陸、海、空三個主要軸線,中間有些交錯倒置,是非線性的手法。因為是個逃難的故事,整部片的氣壓都很凝重,大多時間都泡在水裡,讓觀眾不斷陷入危機當中,沒有什麼喘息與冷場。漢斯季默的配樂也一直強調分秒必爭的緊張與壓迫感。這部片並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場面,與其說是戰爭片,不如說是部災難片。(抱著想看大戰爭場面的期望進電影院會失望喔!不要把它當戰爭片就行了)

這是一部以史實為本的電影,故事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。諾蘭導演主要是想呈現在絕望中求生存的人性考驗,黑暗面會讓人背棄同袍與盟友,但仍然會有光明面選擇犧牲自己來幫助別人。即使一時被打敗但絕對不能被擊垮,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終究會看到希望。電影預告中不斷重覆:「我們絕不投降!」雖然大撤退是因為打敗仗,但是英國人仍然挺直腰桿堅決不投降,舉國上下全力動員,造就9天內撤出33萬人的歷史奇蹟,扭轉了頹勢,仍然是值得歌頌的光榮時刻。諾蘭導演是英國人,所以他想拍這個英國的光榮故事。

【電影中的武器】

這部片中可以看到數種二次大戰的著名飛機,包含英軍「噴火式」戰鬥機、德軍「Bf-109E」戰鬥機、德軍「He-111」轟炸機、德國「Ju-87 Stuka」俯衝轟炸機等。諾蘭導演不喜歡CG電腦動畫做出來的飛機假假的感覺,所以都用真飛機或遙控飛機去拍,因此空戰場面不是很浩大(真飛機少啊),但卻拍的很真實。


(Ju-87 Stuka)

最特別的是「Ju-87 Stuka」俯衝轟炸機,它有著彎曲逆海鷗翼型機翼、固定式的起落架,外型特殊好辨別。它在大戰初期大顯身手,俯衝轟炸的方式比起水平轟炸較為精準,特別是德軍還在起落架上裝上一個小裝置在俯衝時會產生呼嘯聲,對敵人的心理士氣有很大的打擊作用。這伴隨著呼嘯聲的轟炸是二戰中很著名的印象,在片中就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。 

(噴火式戰鬥機,照片取自維基百科)

為了拍攝本片,出動了數架古董飛機,用真飛機拍攝遠比CG電腦動畫真實很多,空戰片段拍的非常寫實,是戰爭片中難得一見的佳作。

英國是戰勝國,至今仍保留一些「噴火式」戰鬥機(Spitfire)可以飛行,本片出動了三架(兩架噴火Ia型、一架噴火Vb型)。「噴火式」戰鬥機是二次大戰中的傑作戰鬥機之一,性能相當優越,是英國能打贏「不列顛空戰」的關鍵之一。當年飛機航程短,從英國南部起飛到法國海岸上空大概只能做30~40分鐘飛行就得回家。


(Bf-109 山寨版,照片取自網路)

要拍德國飛機就很麻煩,戰敗國的飛機幾乎都被拆光光,能在博物館看到都很難,但幸好有西班牙得到德國授權生產的「Bf-109」(稱為  Hispano Buchon  HA-1112,換裝英國的勞斯萊斯發動機),本片用了一架來拍攝。機鼻塗成黃色是當時德國空軍為了敵我識別而塗的。 

片中也用了數架大比例遙控飛機拍攝,例如「He-111」和Ju-87 Stuka。被擊落墜海的飛機也都是用遙控飛機。

 

(Maillé-Brézé,圖片取自網路)

本片還用了一艘法國50年代的 T-47級驅逐艦「Maillé-Brézé」(D627)。雖然不是二戰軍艦,但年代不會相距太遠。不會像麥靠北(Michael Bay)導演的電影《珍珠港》使用現代的「史普魯恩斯」驅逐艦那麼突兀。


(噴火式戰鬥機飛行員)

最後小爆雷解釋一下,這樣大家更能瞭解諾蘭拍片的細膩:

最後「噴火式」戰鬥機為了拯救友軍,不忍心看到同袍被德機屠殺,於是不顧自己油料不足選擇繼續戰鬥,油盡後發動機停止,螺旋槳不再轉動,飛機失去動力只能滑翔,選擇在敦克爾克海灘上迫降,中間還神奇的擊落一架 Stuka,又因為飛機受傷,起落架故障放不下來,緊急改成手動搖下起落架,雖然成功迫降,但這裡已是德軍佔領區,飛行員用信號彈射向飛機座艙破壞飛機,自己等著被德軍俘虜。飛行員望著燃燒的飛機,面對被俘後未知的命運眼神顯得無奈,但他也很清楚這是他為了救別人做出的選擇。

【結論】(有雷)

總之,《敦克爾克》固然有許多優點,但它的格局太小,只是從幾位個人角度去看這場大戰,導致缺少大格局、大場面,氣勢上就弱了些,只能做為小品電影欣賞,不能期盼它成為經典戰爭電影。

(2017/7/18)

 

按讚加入粉絲團

延伸閱讀

You Might Also Like

No 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