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227號。(03)584-9260。
新竹縣橫山鄉的內灣是新竹著名的觀光區,並且以客家美食聞名。
(內灣地圖)
出了「南灣車站」對面橫向的路就是「內灣老街」(中正路),往右手邊走,到了不遠處的交叉路口,就可以看見內灣的地標「內灣戲院」,是到此地不可不遊的景點。
(內灣戲院門口)
内灣有林業和礦業,民國39年(1950年),在林場主人楊盛泉的籌劃下,「內灣戲院」落成使用,主要是為了提供勞動工人們休閒娛樂。當時內灣村本地的人口還不到1,600人。民國40年(1951年)內灣線鐵路通車,帶來大量伐木工和礦工,讓內灣繁榮起來。在民國40年代,地方上能有一間戲院算是相當特别的。
(內灣戲院側面)
70年代當林業和礦業沒落之後,工人紛紛離開內灣,讓內灣沉寂了許久,從民國84年(1995年)開始進行商圈改造,才又逐漸恢復內灣的活力。
(戲院門口的舊郵筒)
「內灣戲院」為竹東泥水師傅范進發所建,是日式二層樓木造建築,經過這麼多年後,除了局部滲漏之外,還保持著相當完整的原初風貌。
(以前的電影場次是手寫的)
近年耗資兩千萬整修,保留原有建築結構,內部改裝成餐廳,販售客家美食。
(老戲院本身就是故事)
戲院內部佈置充滿懷舊情調,走進戲院就好像進入時光遂道,回到光復初期的台灣。柑仔店、老電影海報、老電影器材、老書刊雜誌,以及各式古董生活用品和玩具,處處讓人驚喜,也可見店家蠻用心的。
(櫃台做的像柑仔店)
這裡主要供應客家菜,適合人稍多一些吃合菜。
(老式電影播放機)
(老電影海報與一排大同寶寶)
(戲院側邊佈置有如老街)
(以前三台的電視週刊是重要的娛樂八卦資訊來源)
(戲院舞台上仍播著老電影)
用餐區域就是以前的座位區,有大圓桌給多人使用,也有小方桌給人數較少的客人使用。
戲院舞台上不停播放舊時的電影,在歷史建物裡邊看戲邊吃飯,也是挺特別的經驗。
(餐桌的底部是古早縫紉機)
這小方桌的桌腳乃是使用古早的縫紉機底部製成。早年物力維艱,許多婦女都有一手縫紉的功夫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台縫紉機呢!
如此的懷舊傢俱創意是不錯,但缺點是搭配的木椅都太高了,形成桌面太低,吃飯得彎腰駝背,不甚理想。
(我是野薑花)
野薑花是內灣名物,將野薑花入菜是內灣客家菜的特色。
(野薑花二層肉)
「野薑花二層肉」是將三層豬肉去皮去油,再以蔥薑炒,再加入野薑花提味,還不錯吃。
(阿嬤的孝順菜)
「阿嬤的孝順菜」有個故事:當年豬肉貴,孝順的媳婦想讓公婆嚐到豬肝的美味,就將豬絞肉和芋泥和在一起蒸熟,模擬豬肝的口感。今日這道菜已經重新改良過,絞肉芋泥中加入荸薺,不再像豬肝而比較像肉粿,再加上勾芡湯汁,加入花枝、筍片、香菇等料,是道蠻豐富的特色菜。
(豬油拌飯)
豬油拌飯是早年物力維艱時的美味,這家做的只是一般。
(餐後水果)
餐後都會送上水果。
整體來說,「內灣戲院人文客家菜」的懷舊氣氛相當不錯,也用心收藏了相當數量的電影相關文物及古董,值得稱許。這種懷舊餐廳現在全台灣也有不少間,但是本店真的是在歷史建築內用餐,而不是現代建築改裝模擬的,這一點優勢是別家難以取代的。但是建議老闆考慮一下換個高度搭配的椅子吧!
菜色挺有特色,口味不差,比較適合多人吃合菜。但是有加收一成服務費,價錢不便宜。
(2013/2/8)
延伸閱讀
- 【台北南京復興站美食】廚房客家美食 2025:「輝達」黃仁勳帶家人一起用餐,20年家常風味客家小館,有商業午餐 7009
- 【台北大安站美食】蘭亭燒肉和牛極緻料理 2025:專人服務和牛燒肉店,真材實料高CP值,吃品味不吃昂貴,甜點有現做鯛魚燒冰淇淋 7008
- 【台北忠孝復興站美食】荷李活茶街 2025:百貨商場裡的港式茶餐廳,逛街購物時用餐休憩好地方,地點很棒,約朋友就來這間 7007
- 【台北六張犁站美食】136海鮮麵臥龍店 2025:痛風海鮮麵還有滿滿好料海鮮丼,高CP值的小店,上班族的救星 7006
- 【台北中山站美食】金豬食堂 Gold Pig 2025:韓國燒肉名店來台灣立刻變成預約困難店,原味究好豬直球對決,全程專人代烤,烤豬皮太銷魂 6999
- 【台北小巨蛋站美食】點水樓南京店 2025:山珍海味齊聚一堂,一年四季都豐盛美味,還有特別的 Do Re Mi 和超酷的炸愛玉! 6949
No Comments